简介:行业背景社群,从2018年初就成为了社交产品的一个风口,不管是工具类型的产品还是内容类型的产品,都扎堆往这个方向进行尝试。社群是集聚用户,促进转化的一种好方式。但是对于作者所在的公司来说,我们一直面临着: ...
行业背景社群,从2018年初就成为了社交产品的一个风口,不管是工具类型的产品还是内容类型的产品,都扎堆往这个方向进行尝试。社群是集聚用户,促进转化的一种好方式。但是对于作者所在的公司来说,我们一直面临着:对汽车感兴趣的用户受众面小、垂直度高、专业性强、趣味性弱的问题。这致使我们做每一个类型的产品都必须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一、社群初期搭建与拉新作为一个已有百万级车友群用户的产品,我们其实有一套相对完善并且持续在迭代的技术支撑系统,涉及群活码、机器人等技术,这里就不展开描述。更多的我会从运营侧进行论述,毕竟社群产品是一个强运营的产品。社群初期拉新模式一般有三种选择:
二、社群拉新发散2.1 线下拉新在腾讯推广(如:广点通)渠道费用越来越贵的年代,完成一个拉新用户可能需要10块钱左右,完成一个精准的销售线索转化可能需要几百块钱了。 而在社群领域有家做社群电商的公司月销达千万的公司,就是已经拥有 200W+ 粉丝的女性情感大号「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在社群建立初期,得益于创始人是畅销书作家的身份,开签售会的时候,召集线下社群聚会也就成为顺便的事儿。于是读者群成了后来社群“香蜜会”的雏形,其中的成员也成了「灵魂」的种子用户。2.2 线上拉新
三、如何让社群保持活跃3.1 确定组织结构徐志斌在《小群效应》里面提到一个“三近一反”的效应,其中“三近”指的是相近的地域、相近的年龄、相近的兴趣爱好等,“一反”最早是指性别相反。 三近其实很好理解,兴趣相同三观一致的人总是很容易抱团取暖。“一反”则指相互帮助却有存在冲突和协作的两方,除去我们最熟悉的两性关系外,典型的还有商业环境中的甲乙双方、供需双方等。 那么对社群来说,群用户的基本情感需求是:社群有温度,群主接地气。但是所谓社群有温度,并不是指叫用户一声亲,更不是对用户有求必应。一般来说,效果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是给群主塑造形象,最终目的是树立用户对群主的信赖度。 在塑造群主形象之前,我们需要对我们的运营目的和现有用户群做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塑造专业且接地气的形象。在运营中所有的沟通内容和方式,需要吻合人物设定。立好基本设定后,再根据对用户的深入了解来不断调整的。 在我朋友圈中有一个社群,群主是一位喜爱摄影的程序员up主,群里面都是一群他的朋友或者粉丝,社群氛围超级好,群主偶尔出面维系一下感情,其余时间都是群友互相互动,虽然大家天南地北,但是群聊内容不仅限于旅游摄影还会有工作生活。程勇(主角)一开采用在医院线下推销,一瓶也卖不出去。因为患者不确定这种药是不真药,觉得他们是骗子。而真正的骗子-张长林在这点做得相当好,采用的是会销的时候,一步步打破与用户之间的信任感。 首先,张长林把自己伪装成一名专家。对于专家,群众普遍对他们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其次,在现场安排很多托。把这些托包装成使用过产品的用户,这些托不断在现场引导吃瓜群众,一步一步的增强对产品的信任感。最后,来个大促销,限时特惠,绝杀! 处处碰壁之后 ,吕受益想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病友群群主——刘思慧。从此开始发生大转变,刘思慧成为打通渠道的关键环节。为什么刘思慧具有如此巨大的能量?还是前面提到的,信任。作为病友群的群主,群友对她肯定是信任的,刘思慧就是营销时经常挂在嘴边的KOL。 如何说服刘思慧这个KOL?首先,程勇不出面,由吕受益去说服。因为作为患者,吕受益更具有说服力度,而且吕受益和刘思慧有过交集,比较熟悉。其次,在说服刘思慧时,吕受益采用的逻辑是这样的:价格便宜 → 药效完全一样 → 我已经吃过 → 你女儿可以试试 → 在群里推广。 先让对方知道她能获得什么好处,再说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从“利他”思维出发,再回归到“利己”上。先让别人看到利益,看到他能得到的东西,那么被拒绝的概率就会小很多。 有了刘思慧的疏通引导作用,药还是一样的药,价钱还是一样的价钱,可是大家愿意买了!这个时候,在场的所有人成了一个利益相关的共同体,那么如何运营好这群群体呢?转自:“药神”教你玩转社群https://www.yunyingpai.com/user/469018.html 3.2 确认进群的制度做气氛好的社群必须要定一个进群的规则,不然的话随便拉人进来,群友质量无法保证,还很容易混进来羊毛党,直接点对点把所有用户加一遍。一般来说有四个制度:第一种邀请制:可以找KOL来捧场,KOL自带流量属性有一群死忠铁粉,借助他们的影响力,轻易把社群搭建起来。以汽车媒体为例子,每一个编辑在外面都被称为媒体老师,特别是有做视频评车的,自然而然是有一定粉丝的。第二种付费制:就是给钱进场,简单粗暴。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被珍惜,成本太低了。一般公众号特别是知识付费的都会用给钱进场的形式,在群里会有课程的分享。第三种申请制:因为筛选过程很麻烦,审核方式会通过问卷、邮箱、一对一私聊等形式,高端的社群申请才会用到。一般是某个群体的群,比如产品经理群。第四种审核制:一般会采取自我介绍、朋友圈和一对一私聊的方式来审核。相对于申请更简单。这种一般是在朋友圈拉的人脉群或者是兴趣爱好群。3.3 规划社群运营策略包括但不限于:
3.4 给社群成员赋能平衡3.5 社群规模扩大化整个赋能体系是针对单个群来说的,那么如何才能规模化从而符合公司的商业化目标。我们可以对社群管理分为:核心负责人、合伙人、外包合作人、执行者等角色。 比如以公司车友群举例:
四、商业模式探索互联网时代,有流量就可以赚钱。那么流量沉淀下来他们就成为了用户,而用户里面核心的超级用户就是社群。财经作家吴晓波说:对于商业模式来说,一个有价值的社群形成更重要,拥有好的价值观的社群形成以后,商业模式自然而然就会实现。
4.1 电商首先电商是这一块,基本上所有内容为主的新媒体公司都会做电商,因为它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东西,读者喜欢你,希望和你用一样的东西,这时候电商就是一个自然的延伸了。那么社群也是如此,当用户信任这个社群,群主或者官方推一款商品那么用户大概率也会对此进行买单。4.2 课程课程主要可以用小鹅通作为载体。比如【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课程类目主要包含【女性成长】和【职场提升】:定价上多为 99 元,但同时设置有 29.9、79、198 等不同价格阶梯对应的课程,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更多不同的选择;内容上多围绕粉丝关心的话题做课程。那么像汽车媒体平台的社群就可以围绕【汽车知识】、【二手车鉴别】、【投资】、【两性】等男性用户感兴趣的话题来设置课程。4.3 付费入群VIP付费建群就比较好理解了,通过收费将用户拉进群,从而给他提供VIP服务。以汽车车友社群举例,通过付费让车友享受团购价格买车的优惠,有专人全天候对接回答问题等等,给予用户尊贵的享受。五、微信群相关小知识想要规模化通过机器人自动拉人头,就需要了解下面的基本原理:
六、结尾上述只是在工作中关于社群的一些思考,有的已经实现了、有的仍然在探索。毫无疑问的是社群是未来的新玩法,只是每家公司的性质都不一样,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套路,更加重要的应该是因地制宜。Reference作者:淺忆,汽车媒体平台-有车以后的增长黑客,扎根于微信生态,经历了3000万用户小程序的从0到1和多个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目前正在专攻产品游戏化与用户增长转化。本文由 @淺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巅云官方发声,对观点有疑义请先联系作者本人进行修改,若内容非法请联系平台管理员,邮箱2522407257@qq.com。更多相关资讯,请到巅云www.rzxsoft.cn学习互联网营销技术请到巅云建站www.rzxsoft.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