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产品是一个胶水的角色,技术是一个钉子的角色,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偏于设计,一个偏于实现;联系的纽带是业务,实现的核心是需求。 一个全家桶的技术是否更适合做产品?今天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国家十 ...

产品是一个胶水的角色,技术是一个钉子的角色,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偏于设计,一个偏于实现;联系的纽带是业务,实现的核心是需求。

做为一个技术全家桶是否更适合“引导型”产品经理?

一个全家桶的技术是否更适合做产品?今天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国家十二规划,提了一个新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这个专业从目前国内的高校开设情况来说,是一个全家桶的典型代表。对于这个全家桶的专业,从底层——网络传输层——应用层——拓展层可谓是层层涉及,但是弊端就是全而不精。底层的单片机、PCB电路设计、模数电都有涉及,网络层的传输协议,ZigBee无线通信、RFID传输,应用层的java web、Android、Linux、C#和HTML前端、JS等,可谓,一个软硬件结合的专业,有了技术的广度,但却没有足够挖出技术的深度,这样的全家桶在做产品时候是否会有优势呢?

做为一个技术全家桶是否更适合“引导型”产品经理?

关于这个问题,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1.产品的首要核心工作是挖掘用户需求,那么如何才能尽可能的挖掘用户需求。初级的产品只是满足用户提出的需求,但我看来一个具有更多可能的产品,应该具备引导用户需求的能力;如何引导,那么沟通能力就体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引导用户需求,靠沟通。如何借助用户的需求进行引导型的需求拓展,那么就需要产品经理在沟通的时候能够准确的沟通交流;然后,如何升华成引导型的需求呢?这需要宽泛的知识领域储备。简单来讲,就是你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把用户没有理解到,需求意向给人引导出来。为何这样做?需求的增加,肯定伴随工作量的增加,工作量增加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资金预算的增加,最终引导用户买单。 3.技术沟通,更贴近。非专业科班的产品,在与技术交流时候,总会说这是用户的需求,但没有认知到,有些用户在提需求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技术实现的合理性。因此导致需求沟通时候反复修改,最终导致开发进度缓慢,研发抱怨,产品无疑背锅。但客观看,还是再需求挖掘时候的问题,在用户提出的需求是,只是考虑挖掘,没有考虑理论实践的合理性。 4.创意PK技术。到一个人技术过强的时候,思考偏向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无疑会压制他们的创造性的思维。但是当没有技术知识为背地,就会陷入茫茫雪域高原看不到方向的状态。因此,只有把握技术核心,方才谈创意,好的产品一定是兼具功能,同时更富有创意。 欢迎下方留言,发布更多你的观点!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巅云官方发声,对观点有疑义请先联系作者本人进行修改,若内容非法请联系平台管理员,邮箱2522407257@qq.com。更多相关资讯,请到巅云www.rzxsoft.cn学习互联网营销技术请到巅云建站www.rzxsof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