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文件),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研究设立“两江新区”,是中国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并于2010年5月7日获国务院通过,2010年6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重庆两江新区是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新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和副省级新区。六大国家级新区(另五个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之一,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和开放门户,但与浦东和滨海不同,它不是行政区划。在2011年3月14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两江新区开发开放。重庆两江新区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文件),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研究设立“两江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国务院于2010年5月7日批准重庆设立两江新区,5月15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的信息对此予以确认。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位置划分:拟设立的两江新区,以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包括江北、渝北、北碚三个区的部分区域。 规模:两江新区的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包含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北部新区、北碚区(含蔡家组团)的部分区域,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公里。但去除已建成区域150多平方公里,实际两江新区的可用面积为450多平方公里。 5+3战略性布局:轨道交通、电力装备(含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布局,以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等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布局,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新兴产业集群。溯源: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若干意见》正式发布,首次提出设立“两江新区”的问题。2010年6月18日,适逢重庆直辖市成立13周年。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之后,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于此间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中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在香港发布《2012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经济新区排行榜》中重庆两江新区排名第3,仅次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及重庆北部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两江工业园区等功能经济区。规划总控制范围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平方公里,水域、不可开发利用的山地及原生态区共650平方公里。其中,江北区涉及街镇为: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寸滩、铁山坪、郭家沱、复盛、鱼嘴镇;渝北区涉及街镇为:龙溪、龙山、龙塔、双凤桥、双龙湖、回兴、悦来、人和、鸳鸯、天宫殿、翠云、大竹林、木耳、礼嘉、龙兴、石船、古路、玉峰山镇;北碚区涉及街镇为:水土、复兴、蔡家岗、施家梁镇。北部新区
重庆北部新区:重庆北部新区于2001年4月25日挂牌成立,北部新区管辖礼嘉、人和、鸳鸯、大竹林、天宫殿、翠云6个街道,面积13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0万。保税港区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由寸滩港、江北国际机场和出口加工区三部分构成,采取‘水港+空港’的模式,组建一个‘一区双功能’的内陆型保税港区。”水港功能区面积6.00平方公里,空港功能区面积2.37平方公里,分为两个地块。其中地块一面积1.04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硚田村七社,南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新华村十社,西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新华村十一社,北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硚田村九社;地块二面积1.33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渝北区古路镇荣华村八社,南至渝北区古路镇荣华村六社,西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黎家村十六社,北至渝北区古路镇荣华村七社。工业园区
重庆两江新区工业园区:位于两江新区东部,是两江新区成立后首次多区联动建设新区的试点,对今后新区建设具有示范意义。该园区规划建设用地约178平方公里,区内主要包括龙石先进制造功能区和鱼复现代物流功能区两大功能区。其中,龙石先进工业区规划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区内将重点打造国家级重大电力装备基地风电发电机组系统集成,重点发展关键零部件及配套零部件制造;布局薄膜光伏产业集群,制造核电零部件,适时发展主装备和相关输配电设备;打造船舶制造基地,重点发展不锈钢化学船舶,液化石油及天然气船、中高档游艇等特种船舶及动力配套产品。鱼复现代物流功能区规划建设用地58平方公里,计划打造西部最重要的水铁联运基地和港口物流集散地以及寸滩港部分保税功能转移主要承接地。2008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确立了把重庆打造为西部开放高地的目标,其中“两江新区”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平台。其功能在于,在国家层面形成一个政策的洼地,吸引人才、资金和产业的优势集聚。据记者获得的一份外经贸委所拟定的“两江新区”的核心材料中,“两江新区”总占地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拟设区域主要由重庆市嘉陵江长江环抱的大片北部区域以及北碚区的蔡家镇构成。包括江北区大佛寺大桥以东的寸滩、鱼嘴、复盛等地,渝北两路组团和龙兴镇、石船、木耳、古路四镇,以及北碚蔡家组团和水土、复兴两镇。2009年年底成立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亦在新区范围,是“两江新区”的重点配套项目之一。李世蓉称,保税港区年底将封关运作,未受金融危机影响,同时,因为危机,建设成本大为降低。重庆对“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形成“一门户两中心三基地”,即: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两江新区”的建设分为三个时期。2009-2010年为起步阶段。主要任务是争取国家将“两江新区”纳入国家规划,进行区域规划与布局。同时提高港口、铁路、公路的运营能力,加强城市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硬环境。2011-2012年是“两江新区”的中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重点突破。计划到2012年,进出口达到300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达到200家,利用内资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集装箱吞吐能力500万标箱。2013-2020年则为全面提升阶段。这一时期,“两江新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在政策设计上,重庆希望“两江新区”能获得中央大力支持,比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享受国家给予的有关政策,并在土地、金融、财税、投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截止2010年6月,我国只有三个在直辖市设置的“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要高度认识两江新区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把两江新区建设成为改革创新之区、开拓开放之区。国务院批复文件明确提出:两江新区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要着眼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国务院对两江新区提出的这些功能性任务,可谓“包蕴天地”,有广阔的空间。在这个宗旨的要求下,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锐意创新。两江新区政策给了我们无限的发展空间,要敢于创新,敢于创造,积极推动改革发展。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文件,两江新区将是政策最优的新区,其政策不仅是西部大开发政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国务院3号文件政策的叠加,同时国务院明确指出,重庆两江新区政策将比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黄奇帆指出,两江新区政策之优,不光是体现在税收等直观的刚性政策上,更重要的是在于改革创新、开拓开放的权力上。“这给了我们无限的发展空间。”黄奇帆说,我们要善于从制度层面上探索开发区加快发展的路子,要敢于创新,要总结全国开发区经验,同时加以创造,许多方面要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出加快发展、快速壮大的新经验。两江新区将采取“1+3”的管理体制,即在两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由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具体负责两江新区的统一协调、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宣传、统一口径。2010年6月18日,适逢重庆直辖市成立13周年。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中国第3个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于此间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在正在举行的挂牌仪式上,原重庆市委统战部长翁杰明正式出任两江新区书记、主任。据透露,两江新区规划早在2010年5月7日就已获得国务院批复,重庆政府刻意将两江新区挂牌时间推迟到6月18日以迎合重庆市名“重庆--双重喜庆”之意。
企业品牌网站建设 http://www.rzxsoft.cn
文章由重庆一佰互联企业品牌网站建设http://www.rzxsoft.cn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